我的位置:首页 - 审计科研

公车改革之我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1日10:41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公务用车同时也是“三公消费”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公车私用、超标配车问题一直很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约为20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中购车、用车、维修等费用,高达两千亿人民币。在一些贫困地区,公务用车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办公费用。

公车过多过滥,公车私用严重,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而且助长奢侈腐败,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推进公车改革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节约了行政运行经费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事业不发达情形下形成的产物。而此次公车改革大幅度减少公务用车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并推广公务用车社会化,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也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此举将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

二、拉动了购车消费的内需

许多公家公务人员和国企管理人员,在车改后势必进入私人购车行列。一些高性价比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无疑将成为首选车型。同时公车改革将促生一批专门为机关单位服务的租车公司。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公务用车依然需要。随着公车改革的深入,许多公务用车将由社会化的租车公司来提供。

三、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公车改革,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总要举措,务实的政府才会有务实的干部,务实干部才会干出务实的事。领导干部主动从车轮上下来走走看看,这样才能亲近老百姓,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干群关系自然而然就改善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容易了。

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一项政策的出台也有利有弊,公车改革亦然。

一、 增大了交通和环境压力

实行车改后,考驾照和购买私家车的人数骤然增多,马路拥挤不堪,停车也成了一大问题。而且,我国现在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小窥,pm2.5一路飙升,雾霾日渐严重,一下子再增添过多的私家车,环境将遭到更大的破坏。再者马路上新手驾驶居多,交通事故也必然激增。

二、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公车改革之后,没有了公车,换言之需要动用自己的私家车或者打车出门办事。虽说会补发车贴,但是不少人会把车贴当成福利,钱发到个人手里了,能省则省,省下来的都是自己的进帐。有些工作能省就省,能不去就不去了,尤其是基层的干部,下乡镇次数肯定也会相对少了。

三、车贴标准有待商榷

目前全国各地的车贴发放标准都是按照领导职务等级来划分不同档次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是否领导干部就一定比一般的干部对出行的需求大呢?通常出门跑腿的事都是底下人去做,拿的车贴却比领导低得多,岂不是入不敷出?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职务和级别,也会造成对工作的推诿扯皮,都不愿意出去办事,从而严重影响机关作风。

四、变相发放其他车辆补贴

随着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公车改革之初人们所担忧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部分均成为了现实,例如:有的地方考驾学费公款报销,有的地方买私车单位给补贴,更有甚者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一边拿着车补,一边享受着公车加专职司机的待遇。

公车改革的初衷本是降低三公消费,遏制“车轮上的腐败”,透明政府采购服务。中央希望通过车改让公务用车社会化、公交化,通过车补方式,让公与私分明。而唯有加大公车改革中的各环节监管力度,细化管理办法,杜绝车改被权力任性操作,才能让公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 【字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